有*生物皮肤黏液*鱼类

大家都知道在动物界中存在许多用*的“高手”,它们可以用自身产生的*素捕食猎物或防御敌害。鱼类同样也不例外,如果你看到一条鱼的皮肤上布满滑溜的黏液,那么请小心,它有可能是皮肤黏液*鱼类(ichthyocrinotoxicfishes)的一种。皮肤黏液*鱼类顾名思义,它们的皮肤具有*腺而无像棘、齿或其他引起机械创伤使*素注入受害者体中的结构,通过腺体直接分泌含有*素的黏液进入水中对附近的其他生物造成 。此类鱼类多为无鳞片,以黏液替代鳞片起保护作用。

皮肤黏液*鱼类当然也可使人中*,我国所产主要皮肤黏液*鱼类共14种,逐一介绍如下:

ichthyocrinotoxicfishes

01.日本鳗鲡

Anguillajaponica

体延长呈圆柱形,头部呈锥型,肛门后的尾部则稍侧扁。鳞片细小,呈席状、埋于皮下,背鳍及臀鳍均与尾鳍相连。胸鳍位于鳃盖后方,略呈圆形。鱼体背部深灰绿或黑色,腹部白色,无任何斑纹。

日本鳗鲡虽然常见,但它的*性可不容小觑。日本鳗鲡体表的黏液只1g便可杀死20g体重小鼠(静脉注射)-只,足以称为剧*。好在黏液*性成分为蛋白质(生食中*),热不稳定,只需在50℃下加热十分钟便可完全失去*性,同时鳗鱼血液也有*性,尽量不要食生鳗鱼。

注:充分烹调后可安全食用,十分美味,但野生种群已濒危,出于资源保护,不建议食用。

02.星康吉鳗

Congermyriaster

体圆筒状,呈蛇形,但尾部侧扁。口宽大、牙细小且排列紧密,无犬牙,舌游离,不附于口底。背鳍与臀鳍及尾鳍相连。胸臀狭小,腹鳍消失。背后侧灰竭色,腹下部灰乳色。侧线孔和侧线上方有星状斑点。

相比日本鳗鲡,星康吉鳗的黏液*性就逊色很多,1g黏液可杀死20g体重小鼠30只,属于弱*。加热50℃以上*性即丧失。

注:与日本鳗鲡相同,血液也含有*素,充分烹调后方可安全食用,十分美味,可作为日本鳗鲡的替代品(市售速食鳗鱼多以其为原料)。

03.苔斑勾吻鳝

Enchelycorelichenosa

体延长、呈圆柱状,尾部侧扁。吻部稍长。口裂大,上下颌呈勾状向口内侧弯曲,不能完全密合。上下颌齿二或三排;颌齿数量多且明显外露。无胸鳍。背鳍、臀鳍和尾鳍均发达,相连续。体色为深褐色;体侧有三排*褐色苔状斑点。

注:可食用,但因皮肤有*,宜去皮后食用。

04.星斑裸胸鳝

Gymnothoraxnudivomer

体背侧棕褐色,两侧及腹部浅棕色。鳃孔处具一大黑斑。躯干前部密布细小白点,躯干中部直至尾部具许多较大白斑,白斑边缘暗色。

注:皮肤科分泌*素,具皮肤黏液*,较少食用。

鮨科的皮肤黏液*鱼类分泌的黏液*能使海水似肥皂泡样冒出,杀死其他鱼类,故又称肥皂鱼。这类鱼的黏液*被命名为线纹鱼*素(一种特殊蛋白质),对鱼类和哺乳类的红血球有溶血作用。

Grammistin

05.特氏紫鲈

Aulacocephalustemmincki

紫鲈头、体蓝紫色,腹部浅色。具1鲜*色横带,自吻端经眼沿体部背缘、尾柄上部止于近尾鳍处(光大银行或NBA湖人队配色)。上颌上缘艳*色。各鳍灰紫色。

注:体表粘液具线纹鱼*素,谨慎触摸,不建议食用。

06.双带*鲈

Diploprionbifasciatum

背鳍两个,分离。背鳍具8鳍棘。全体*色,头部和体侧各一条褐色纵带,头部纵带自背鳍起点向下方延伸,经眼眶伸达口角后方;体侧宽带自第五鳍棘至第三鳍条的基底向下延伸,至臀鳍前部基底。

注:体表粘液具线纹鱼*素,谨慎触摸,不建议食用(市场有售,常见)。

07.六带线纹鱼

Grammistessexlineatus

背鳍、臀鳍、胸鳍与尾鳍后缘均为圆形。体黑褐色,体侧具四条白色横带,从吻端至背鳍起点及腹部各有一条白色的横带,共六条横带。各鳍均灰白色,吻端黑色。

注:体表粘液具线纹鱼*素和脂肪酸类*素,谨慎触摸,不建议食用。

08.橙色叶虾虎鱼

Gobiodoncitrinus

头部和体侧*褐色。鳃盖后上角具一黑色圆斑。眼睛有两条白色纵线向下延伸。胸鳍基底前方另有两条纵线。背鳍基部有一条细横带。

注:皮肤具有大型特殊细胞可分泌*素,有苦味和刺激性,可杀死周围的水生动物。

09.五线叶虾虎鱼

Gobiodonquinquestrigatus

体椭圆形,头大。鳃孔垂直,侧位,裂缝状。头部与体部完全裸露无鳞。头部橘红色,眼*色。头侧和胸肌基底具五条细长纵纹。

注:具皮肤黏液*,有苦味及刺激味。

10.沟叶虾虎鱼

Gobiodonrivulatus

体圆形,叶片状。头大。头部与体部完全裸露无鳞。吻部、峡部和体侧绿色,头侧*色。头侧和胸鳍基部具5条红色纵纹。体侧具红色横带,背鳍基底处具红色斑点。各鳍褐*色,鳃盖上端近鳃孔处具1黑色小斑点。

注:具皮肤黏液*,有苦味及刺激味。

11.眼斑豹鳎

Pardachiruspavoninus

体侧扁,呈长椭圆形。有眼侧暗绿色,缀以许多不规则*斑,各斑的中心大多具有一小黑斑。各鳍亦有*色斑。背鳍和臀鳍每一鳍条均分支,且在基部处左右侧各有一对小孔,为释放*液的出口。*液具有鱼*性和溶血性,被命名为豹鳎*素。

注:分泌*液经海水稀释-倍后仍可在20分钟内杀死周围鱼类,甚至稀释到1/后依旧有破坏红血球作用。绝不可赤手触摸,尤其手上有伤口时。食用也会导致中*,引发呕吐、四肢麻痹甚至死亡。

再注:微博曾见人食用,据当事人声称美味程度堪比半滑舌鳎且价格低廉,但不建议模仿尝试。

箱鲀科鱼类由皮下棒形细胞分泌*液,所产生*素不同于河豚*素,被称为箱鲀*素。对鱼类、两栖类及哺乳类的红血球具溶解作用,若刺激箱鲀则会让其皮肤的黏液细胞分泌黏液,这些黏液和棒状细胞分泌的*液混合后排入水中杀死其他动物。

Pahutoxin

12.角箱鲀

Lactoriacornutus

鳞片特化为六边形骨板,连成一体甲。体甲五棱形。眶前具1对长棘,向前突出。腹侧棱甚突出,后端具一对长棘。体*褐色,体侧具白色圆斑。角箱鲀不仅皮肤黏液有*,其内脏也具有*素。

注:食用会导致上吐下泻、四肢麻痹甚至死亡,有限水体中角箱鲀分泌的*液甚至会导致其自身死亡。

13.白点箱鲀

Ostracionmeleagris

鳞片特化为六边形骨板,全身由六边形骨板愈合而成,连接成一体甲。全身棕色或黑色,密布小白点或小*斑。胸鳍、背鳍、臀鳍鳍条色深,鳍膜略透明。白点箱鲀是 的皮肤黏液*鱼类,皮肤及口腔分泌的黏液均含有箱鲀*素,具溶血作用。皮肤表皮具有能产生黏液*的棒状细胞。

注:有观赏价值,但不可食用与触摸。

14.双峰真三棱箱鲀

Tetrosomusconcatenatus

体短小,仅有15cm左右,鳞特化为六边形骨板,连成一体甲。体甲三棱。体*褐色,腹面白色,体侧具白色圆斑。

注:内脏亦有弱碱*,皮肤可分泌含有箱鲀*素的粘液。

目前我国尚未见误食皮肤黏液*鱼类引起中*的案例,但万一引起中*,无 疗法(现有治疗方式与珊瑚礁鱼类*素治疗法相同)。因此以防万一,大家还是尽量不要食用皮肤黏液*鱼类。若要食用也应该剥除产生*素的鱼皮。遇到含有大量黏液且不清楚是否为皮肤黏液*鱼类,可先用盐擦抹,去除黏液后再剥除鱼皮食用。

参考资料:

《中国有*及药用鱼类新志》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海错拾遗

点击左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mana.com/dmfb/85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