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电鳗 >> 电鳗分布 >> 仰望星空

仰望星空

多么"治愈"的笑容,含笑之名恰如其分

鰧科

Uranoscopidae

本科物种通常体粗,前部平扁,后部略侧扁。头宽大,部分被硬骨板。眼小,位于头背(英文俗称stargazer“瞻星鱼“,也就是仰望星空的意思,中文也有类似的向天虎、望天狮的俗称)。唇缘穗状,口裂近垂直状。上颌骨宽,大部分外露。颌齿绒毛状。犁骨、腭骨均有齿。有的具丝状皮瓣,由口底伸长,伸出以引诱猎物。

胸鳍上方和鳃盖后方共有2枚肱棘,肱棘基部有*腺,星?和大西洋?还具有由眼肌衍生的发电器(电力不强,几十伏)。体裸露或被小圆鳞。侧线位高。全球有8属约50种,我国分布有3属8种。

鰧科物种形态简图

鰧属

Uranoscopus

一般特征同科。头粗大,背侧面被骨板。口底常有一长丝状皮瓣。前鳃盖骨下缘有3-8枚棘。后肩部无穗状皮膜。体被小圆鳞,通常项背无鳞。胸鳍基上方有尖长肱棘。背鳍2个,相距较近。

中华鰧

Uranoscopuschinensis

眶前骨下缘有2枚短棘,前鳃盖骨下缘有4~5枚尖棘。胸鳍大。尾鳍后缘近截形。体背侧红褐色,具白色花斑,腹侧白色。 背鳍黑色,第二背鳍具*色短斑,鳍膜白色;胸鳍*色,腹缘与下缘浅色;臀鳍白色;尾鳍深*色,后部黑色,末稍白色。栖息于沙泥底质海区,水深35~m。分布于我国东海、南海、台湾海域,以及日本南部海域。

日本鰧

Uranoscopusjaponicus

下颌内侧具三角形宽皮瓣。前鳃盖骨下方有4~5枚尖棘。肱棘2枚,后棘尖长。项背、侧线前上方无鳞。背鳍2个,第1背鳍有4~5枚棘。体背侧绿褐色,有虫斑或白色网状斑;腹侧灰*色。第1背鰭黑色;胸鳍*白色;臀鳍白色;尾鳍前部*色,后部黑褐色。为暖温性底层鱼类。栖息于泥沙底质海区。分布于我国*海、渤海、东海、台湾海域,以及日本海域、朝鲜半岛海域、西太平洋温暖水域。

少鳞鰧

Uranoscopusoligolepis

前鳃盖骨下缘只有3枚尖棘。体被小圆鳞,斜列。头、项背中央、胸部和喉部无鳞,但侧线前上方有少许鳞片。体褐*色,背侧有浅褐色网状细纹。分布于我国东海、南海、台湾海域,以及日本南部海域、印度尼西亚海域。

土佐?Uranoscopustosae

肱棘尖长。前鳃盖骨下缘具4~5枚尖棘。项背被小圆鳞。背鳍2个,尾鳍后缘截形。头、体背侧褐色,腹侧灰白色。体无明显的斑纹。第1背鳍具大形黑色斑,其他鳍灰*色。为暖水性底层鱼类。栖息于沙泥底质海区,水深55~m。分布于我国东海、南海、台湾海域,以及日本南部海域。

青鰧

Xenocephaluselongatus

下颌前方有骨质突起。肱棘弱。项背无鳞。背鳍仅一个,仅具鳍条。臀鳍长于背鰭。腹鳍喉位。尾截形。体背青绿色,具许多不规则的蓝绿色斑点腹面浅青灰色。胸鳍淡*色,尾鳍青灰色。为暖温性底层鱼类。分布于我国沿海,以及日本沿海、朝鲜半岛沿海、西北太平洋温暖水域。

披肩鰧lchthyscopuslebeck

眼甚小,位于头背缘。项背有鳞。胸鳍基底上方有羽状皮瓣(神似披肩,由此得名),胸鳍基部具一白斑。背鳍1个。尾鳍后缘截形。体背褐色,有许多白色大斑点;腹侧灰白色。背鳍有1列白斑。为暖水性底层鱼类。栖息于沙泥底质浅海。分布于我国东海、南海、台湾海域,以及日本南部海域、澳大利亚海域。

东方披肩鰧

Ichthyscopuspollicaris

lc

hthyscopuslebeck

年新定种。形态与披肩鰧极为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腹中线形成3个突出的长皮瓣,后鼻孔椭圆形至圆形;胸鳍基部无明显斑点,胸鳍最上缘1~2个白色斑点。分布于台湾和日本周边东亚海域。

胸鳍上缘白色斑点(ws)腹部中线的三列皮瓣Tips:不同于长相丑陋但美味的鮟鱇,?堪称表里如一的耿直鱼,鱼肉具有不可名状的臭味,渔民朋友"亲切"地称呼其为尿壶、满尿鱼。参考资料:《中国海洋鱼类》台湾鱼类资料库

VEERAVILASRI,HSUAN-CHINGHO,TOSHIOKAWAI,MARTINF.GOMON.Anewstargazer,Ichthyscopuspollicaris(Perciformes:Uranoscopidae),fromEastAsia.,Zootaxa(1):–

图片来源于网络

海错拾遗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留言互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mana.com/dmfb/77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