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本中的自然故事11螽斯am

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

走在公园里,听听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叫;坐在一棵树下,听听唧哩唧哩的虫鸣;在水塘边散步,听听蝈蝈的歌唱。

你知道它们唱的是什么吗?它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乐。”

解字

蝈蝈的大名叫做螽(zhong)斯。螽的上面是一个“冬”字,《埤雅》中解释说:冬,终也,至冬而终,故谓之“螽”。

螽斯到了冬天,生命就结束了,因此,用冬这个字来造字。《说文解字》说:螽,蝗也。蝗下曰。《尔雅》有蛗螽、草螽、蜤螽、蟿螽、土螽。而“蝈蝈”则是根据它的叫声来命名的。

草螽(亦风摄)

“螽斯羽,诜诜(shēn)兮。宜尔子孙,振振兮。”如果不是读了《诗经·周南·螽斯》这则小诗,我怕是至今都不会知道这个字念“钟”。

“螽斯鼓着翅膀,发声诜诜,祝福你,祝你的子孙众多而兴旺。”这是一首祝福人子孙兴旺的诗,因为螽斯多群集,节奏欢快,展现了一个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整篇文字都在颂扬蝈蝈的种族兴旺。

这篇文章是生产力低下时对生命繁衍的企盼,是一首祝人多生子女的喜庆民歌。由此而产生的成语"螽斯衍庆"便成了喜贺子孙满堂的吉祥语。

我在想,“螽”是一种虫,偏偏用了两个虫字,大概也是因为这种虫特别多的缘故。不过,这仅仅是我的猜测,并没有文献依据。

图片来自网络

紫禁城里,还有一“螽斯门”。曾经红极一时的《如懿传》,剧中有一个细节是女主如懿的丫鬟阿箬,因为出言不逊,被贵妃罚跪在“螽斯门”前。后来,嘉贵人对贵妃说自己祈求子嗣,才来这螽斯门前多走走。

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对称美建筑的杰出代表,这个位于西二长街南门的螽斯门与百子门与其相对,而在整体格局上与其相对的是东二长街南门的麟趾门。

“麟趾”一词,通俗来讲就是麒麟的脚,也是出自《诗经》。“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比喻公子、公姓、公族仁厚、诚实,祝福子孙品性仁厚。

想生二胎的家庭可以考虑去这两个门打卡

上二图来自网络

丁丁《诗经》

那年春天,丁丁还在读幼儿园,我们住在中山市北台村,一日傍晚,和丁丁去田间散步,经过一处草丛,丁丁告诉我:“妈妈,我和爸爸昨天在这里看到了螽斯。”

我颇觉意外,原来《诗经》中的这些个名字拗口难读的昆虫,就生活在我们身边,而从6岁不到的丁丁口里蹦出来,一点都不觉得拗口。

很多人都说《诗经》太难学,不适合给孩子读,其实,这是站在我们成人的角度来看。对于孩子而言,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新鲜好奇的,他们没有预设任何的门槛。

《诗经》中的多种动物恰是孩子们进入这个 部诗歌总集的绝好媒介。

丁丁小时候 的书之一

“五月斯螽动股”

《诗经·豳风·七月》中的斯螽也是螽斯。“股”的意思并非我们今天理解的“屁股”,而是大腿的意思。一句话生动地描述出了螽斯的特点——螽斯到了农历五月,会发出声音,古人认为是以腿相切摩擦出声。

我问丁丁:“螽斯到底长什么样?”他拿出每次跟我们出去户外都会主动带上的《走进大自然百科图鉴——昆虫》,翻到“蝈蝈”这一页,告诉我:“螽斯是用翅膀发出声音。”

其实,还没读小学的丁丁认不了几个字,但是听我们讲过这本书,所以都记住了。反倒是我,给他讲了好几遍,却依然记不住每种昆虫的特点。

鸣悦草螽(亦风摄)

悦鸣草螽若虫。螽斯为不完全变态昆虫,其若虫要经过多次蜕皮才能发育为成虫

斑翅草螽,荒野草丛中常见,体型较小

螽斯发出的各种美妙的声音,其实是靠一对覆翅的相互摩擦形成的。

它们的"乐器"长在前翅上。在左覆翅的臀区有一略呈圆形的发音锉,锉周缘有强而弯曲的翅脉,中间横贯一条加粗的翅脉作为音锉,音锉上有许多小齿。

与此相应,右覆翅上具边缘硬化的刮器,音锉与刮器相互摩擦,即可产生声音来,不同种类音锉的大小、齿数、齿间距都不相同,发出的声音也各不相同。

此外,翅的薄厚和振动速度也影响鸣声的节奏和高低。螽斯种类不同,发声的频率也不一样。整个夏天,一只螽斯摩擦前翅达万~万次!

掩耳螽若虫冷冷的眼神

像极八大山人画中那些高冷的鸟鹊

蟋蟀、蝗虫与螽斯的区别

螽斯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蝈蝈。人们有时容易将其和蟋蟀、蝗虫混淆。

一般而言螽斯的触须通常比自己的身体要长很多,全身绿色或灰褐色,喜欢在草叶间行动;

蟋蟀是人们说的蛐蛐,民间又称促织,蟋蟀身体土褐色,常见于落叶和土缝中;而蝗虫就是人们说的蚂蚱,触须粗且短。

共同之处,三者都是直翅目昆虫,后足发达,跳跃能力强。螽斯和蟋蟀是夜间部鸣虫音乐团的主力,少数种类的蝗虫也可通过翅膀与后足摩擦发出声音。

下面可留意下蟋蟀、蝗虫与螽斯的区别:

上图:蟋蟀,这种又名*脸油葫芦

上图:蝗虫的触角要粗短许多

能够发出声音的只是雄性螽斯,与蝉、蟋蟀等鸣虫一样,雌性是“哑巴”(又想起那句笑话“蝉啊,你真幸福,因为你有一个不会说话的妻子......),但雌性有听器,可以听到雄虫的呼唤。

区别螽斯雌雄的关键主要看,产卵器。雌性螽斯尾部有一个如刀片一般的产卵器。

在头灯照射下

这只雌条螽身体呈现半透明的翠绿色

尾部可见弯刀状的产卵器

(亦风摄)

遇到蜻蜓、青蛙等天敌捕食,若它的后足被咬住后,还会弃足逃命。当这些天敌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时,它们已经逃之夭夭了。不过,若虫丢失后足还可以长出来,成虫就不行了。

还有一种常见的体型巨大的“螽斯”,民间又称纺织娘,属纺织娘科,与螽斯科是直翅目的不同科属。

雄性纺织娘在夜晚常常发出高频的“轧织,轧织”声,连绵不绝,只要循声去寻找,一般都可以看到。

上图:中山夜晚常见的纺织娘

有褐色和绿色两种,灰褐色的常见

这只摄于湖洲山

螽斯全球已知据说超过1万种,有些是彩色的螽斯,漂亮之极,不过国内罕见。

上二图来自网络

有时候会想,假如世界上没有了鸣虫,没有蛙声,夜晚一片死寂,人类该是多么寂寞。

喜欢那些乡村的夜晚,那些荒野中无休止的多声部合唱。月色透过纱窗,我在蝈蝈声里入睡,在蝉鸣声中醒来。

往期回顾

蝉:它羽化的瞬间,整个世界都安静了

乌鸦:跌落凡间的神鸟

喜鹊:且看它喜上眉梢

燕子: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蜻蜓:点水蜻蜓款款飞

嬉戏莲叶间的是什么鱼?

夏洛特之网蜘蛛的脸谱

我们跑啊跑,终于到了追不上蝴蝶的年纪

“慈母背子”——关于青蛙的美丽误会

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如何区分三种常见白鹭?

感谢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本文内容及意见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与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的立场或*策无关

吴娟

中山市荒野鹿鸣书店(叮咚荒野学堂)创始人

本科就读于中山大学*治学与行*学系

研究生就读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飞鸟相与还》作者之一

中山市“雁阵飞”家教志愿者金牌亲职导师

暑期亲子营来啦

详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mana.com/dmfb/73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