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织蛾属鳞翅目织蛾科,是主要的棕榈科植物食叶害虫之一。这种害虫具有繁殖能力强、生长周期短、可全年危害的特点。根据国家林业局第年第6号公告,决定将椰子织蛾增列为全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
1.生物学特性
椰子织蛾成虫可以飞行,大多在夜间活动。
2.虫害症状
雌虫通常将卵产在老叶叶片背面。椰子织蛾幼虫取食叶片,为害老叶和新叶,并构筑丝网状虫道,因此,棕榈科植物整个生长阶段均易受危害。受害严重时整个树冠被侵染,叶片干枯脱落,树势衰弱。幼虫的排泄物还会导致叶片光合作用效率低下。椰子织蛾还取食苞芽,造成椰树花穗减少、生长迟缓、过早落果等现象,进而严重影响椰子产量。椰子织蛾严重侵染椰子后,可造成椰子减产近50%。
椰子织蛾丝网状虫道
椰子织蛾幼虫的排泄物
这种害虫的幼虫会从棕榈科植物的下部叶片向上为害,将叶肉吃光,使叶片呈干枯状。幼虫在叶背构筑蛀道,蛀道内粪便与害虫所吐的丝交织。椰子织蛾与椰心叶甲不同,椰子织蛾同时为害椰子树的老叶和新叶。
老叶开始,叶片呈干枯状
3.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12mm。翅宽大被厚鳞,灰白至浅*灰色间有许多深灰色斑。两性相似,但雄虫略大,雌虫的触角略比雄虫长,前翅有3个模糊斑,雄虫后翅端缘具毛。
椰子织蛾成虫
卵:半透明乳*色,长椭圆形,具有纵横网格,成堆产于叶片背面,卵量达59-粒,平均粒。
椰子织蛾卵
幼虫:蛴5-8个龄期,雌雄虫大小相似,雄性6-8龄幼虫虫体第9节前缘腹中腺表面有一圆形凹陷,雌虫无凹陷。
椰子织蛾幼虫
蛹:红褐色,雌雄虫蛹质量分别为(22.18±0.99)、(17.73±0.09)mg。
椰子织蛾蛹
4.防控措施
可以采取化学防治、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喷洒甲维盐、高效氯氰菊酯、啶虫脒、敌敌畏等农药。
椰子织蛾化学防治
农业防治:是预防椰子织蛾爆发的辅助措施,通过削减和烧毁被害叶片和枯叶等,可以减少虫源。
生物防治:释放天敌寄生蜂褐带卷蛾茧蜂,周氏啮小蜂;树干注射印楝素水剂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椰子织蛾寄生蜂捕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