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是我国五大树种之一,根系发达粗壮,叶片形状好看,枝条柔软但有韧性,尤其是年岁久远的榆树,可任意塑造成艺术品,供人赏玩。但榆树常遭虫害侵扰,常见的榆树害虫有榆凤蛾、榆蛎蚧、红蜘蛛等,遭虫害侵扰的榆树往往枝条干瘦、叶片枯萎,若不及时防治,就会全株死亡。因此,了解榆树的病虫害,进而从根上防治榆树病虫害就显得至关重要,今日要分享的就是榆树害虫中较为知名的一种——榆凤蛾。
一、榆凤蛾的形态特征卵:近圆球形,卵顶较平,*色有光泽,直径1mm左右。蛹:黑褐色,土茧椭圆形,蛹期可自初秋9月至次年6月。
椭圆形的榆凤蛾卵幼虫:共5龄。初孵虫长2.5mm,体*色。 次脱皮后虫体被较厚的白腊粉。老熟虫长44.0~58.0mm,头黑色。除去腊粉可见虫体淡绿,背线、气门呈*色,各节末端有1个黑色圆点,胸足灰褐色。更成熟时,体粗糙,布淡*色刚毛。其初孵幼虫以各种榆属植物为食,且只食叶肉,大龄幼虫则蚕食叶片,严重时能将树叶食完,影响榆树生长,并可能致使整株因缺乏营养而死。江浙地区每年八九月份为榆凤蛾的大爆发期,园林绿地中单株、片林或作为行道树的榆树均会成灾,因此需要重点观察,以便早期防治。榆凤蛾初孵的幼虫,体表盖满白色蜡粉成虫:形态似凤蝶,体长20mm左右,翅展80~90mm左右,体翅为灰黑色或黑褐色,触角栉齿状,腹部各节后缘为红色,前翅外缘为黑色宽带,后翅有1个尾状突起,外缘有两例不规则的斑,斑为红色或灰白色,翅基片黑色各有1个红色斑点,体节间显红色或*色,卵*色圆球形,有光泽,蛹黑褐色,外被椭圆形土茧。
拥有美丽外形的榆凤蛾
二、种群分布及发生规律榆凤蛾幼虫主要分布于沈阳、北京、济南、青岛、河南、河北、武汉、南京、杭州和贵阳等地,并且:河北、山东地区一年发生1代,河南、湖北地区一年发生2代,温州等地区一年发生2代;山东、河北地区以7-8月为害最严重,温州地区则以8-9月为害最严重,我国南方2代区,还有世代重叠现象。
榆凤蛾均以蛹在土壤中越冬,翌年5-7月成虫羽化。成虫白天追逐交配,晚上栖息,交配后将卵散产在树梢的叶片上,卵期约8天。初孵幼虫只食叶肉,留下叶脉,大龄幼虫则蚕食叶片。幼虫喜欢在枝梢上为害,严重时常常数十条堆聚在一起,从树梢的嫩枝叶片吃起,至全部吃光为止。值得注意的是,幼虫白天往往静伏在枝上,夜间才大量取食。近十条榆凤蛾聚集在榆树树梢上三、防治措施鉴于榆凤蛾对榆树危害的严重性,并在中国榆树生产区均有分布,且自然种质资源也受到严重破坏,数量锐减,因此我们亟需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保护这一长寿树种不受病虫侵害。(1)人工防治:结合养护管理人工摘除卵块及初孵群集幼虫集中消灭,并消灭越冬幼虫及越冬虫茧。(2)自然防治:大力营造混交林,可选择杨榆块状混交或桐榆点状混交模式,减弱榆凤蛾幼虫下树转移的机率。(3)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各种野生蜂群、鸟类等捕食性天敌;在榆树集中区域撒施绿僵菌、白僵菌等生物杀虫粉剂,防治幼虫和蛹。于低龄幼虫期喷洒25%灭幼脲Ⅲ号悬浮剂~倍液防治,于高龄老熟幼虫期喷洒每毫升含孢子亿以上苏云金杆菌乳剂~倍液防治。
榆树上捕寻榆凤蛾的鸟
(4)物理防治:待成虫羽化期间,利用黑光灯进行诱杀。(5)化学防治:在幼虫盛发期选用高效、易降解、内吸性强、渗透力高、水中溶解度较低的农药喷洒,如:20%杀灭菊酯的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一周分享一种古树常见病虫害,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敬请期待下周的“天牛”分享吧!喜欢的话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