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世界变化快,全球化之外有了反全球化,两种观点不断的交锋激荡,把欧美世界搅的天翻地覆,几乎在所有知识分子的社交场合都要谈几句怎么看特朗普,答案本身就代表着*治正确与否。与特朗普相对,达沃斯论坛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的代名词,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们说着英语,讨论着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他们之间的共同点远比和本国大众之间多,重要的未必是讨论,重要的是时不时的碰面,在特定的场合寻找共鸣,他们是否能代表大众的利益,是否能决定历史发展的方向?能或不能的争论将永远持续下去,也许这就是失败了的法国总统候选人勒庞口中所说的“野蛮的全球化”的一部分。无论如何,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国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于是有了夏天在中国美丽海滨城市大连和天津轮流举办的夏季达沃斯,于是有了这篇小记。
达沃斯与中国
年施瓦布教授创办欧洲管理论坛时,一定没有想到近半个世纪后,会转型为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的品牌会享有如今的地位,讨论的话题从西欧的经济合作转向如何在后全球化时代实现包容增长。年正是欧洲经济蓬勃发展的高潮,此后年 次石油危机增长开始放缓,年柏林墙倒塌、两德统一,横亘欧洲的铁幕消失,年欧盟成立,此后欧盟不断东扩,同时,欧盟也慢慢步入中年的增长放缓期,在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面临各种挑战,债务危机、乌克兰危机、难民潮、英国脱欧,欧洲又一次站在融合或是分裂的十字路口。斗转星移、沧桑变幻,达沃斯论坛在时代的大潮中不断寻找新的意义。在当下的时代,世界越发需要沟通和共识,新的大国越发希望进入世界舞台的中心,于是在传统的冬季达沃斯之外,就有了设在中国的夏季达沃斯。
世界经济论坛一年中在世界有几次活动,但是论及规模和以达沃斯冠名的只有在冬季在瑞士达沃斯小镇的,还有每年夏天在中国的论坛,一年在天津,一年在大连。在瑞士之外,世界上有意愿和财力持续举办大规模论坛活动的国家并不多,于是,十年前,期待走向世界的中国以热情的姿态成为天然的合作伙伴。翻开地图,从南到北环境优美的主要沿海城市中,大连和天津有达沃斯,上海有上合组织,杭州办过G20,厦门有金砖论坛,广州有广交会,海南有博鳌论坛,香港和深圳本身就是开放之都和特区,未来如果中日韩合作有所突破,会址可以定在青岛,改革开放四十年,沿着海岸线一条面向世界的璀璨开放链不知不觉已经构建。
大连大连
从首都机场坐飞机,不到一小时便可到达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降落前会留意到机场周围一墙之隔鳞次栉比的居民区,在各个机场周边是很少见的。整个90年代,伴随石化产业和对外贸易大发展,大连是国内经营城市的典范,大规模的广场和绿化建设,夺得两次三连冠的大连万达—实德足球队都是大连人的骄傲。那时候,大连的影响力跨过渤海,辐射山东半岛,天然的双子城市青岛各种经济指标只能望大连项背,烟台和威海仿佛对大连有更强的向心力。如果那个中学生假期跨海去大连旅游了一趟,恰好在人民路的香格里拉酒店门口看到了法拉利和摩登女郎,就可以成为一个学期的谈资。
好像茨威格笔下奥匈帝国曾经的永恒之都维也纳,足球与城市曾经的荣耀依然在六月夹杂海风的空气里,在出租车司机的谈资里。在夜晚,出租车司机声情并茂的谈起城市的兴衰起伏,俄国人修的铁路,日本人建的别墅,星海广场和跨海大桥的气势,眼前的高物价和低工资,并不妨碍悄悄的找最远的路线兜圈子,多开二十分钟多打表十块钱,外地来旅客关上高德地图也便欣然接受,在这光影斑驳、魔幻与现实交织的夜里。
在大连这个充满20世纪东北亚起伏历史记忆的城市里,讨论全球发展的趋势再合适不过。香港回归二十周年举世瞩目,代表了中国国力的提升逐步回到强国之林,而年自甲午海战60年后终于自苏联手中收回旅大地区,则标志着中国终于彻底获得独立自主的地位,在东北地区彻底驱除苏俄影响力。再往前,大连是日俄战争之后40年里日本的“关东州”,有大量日本移民,在地图上被标注为和日本本土一样的颜色,被看住是日本的一部分。斗转星移、沧海变幻,这座城市的主人由俄国人、日本人真正的变成中国人,铭记历史、蓄势待发,以更加自信开放心态欢迎世界。
世经论坛社区
大连达沃斯会议议程三天,以开幕大会领导人讲话和企业高峰论坛为核心,有多名正式参会者,其中52%的参会者来自中国以外。夏季达沃斯由总理参加已经成为惯例,现场倾听中国领导人对全球经济的看法和中国对外经贸*策的走势是参加夏季达沃斯的一大亮点。在此之外,达沃斯更重要的是一个各领域的人士聚集和面对面交流的场合,达沃斯论坛为了推动这一理念可谓不遗余力。
在线下,会场的重要部分是被称为“新领*者村”的公共开放空间,包括了餐厅、咖啡厅、交流谈话、信息分享、宣传展示等多种功能,参会者可以在这里进行休闲交谈,和来自其他参会者分享观点或是简单的寒暄,一个典型的social场合。有时候,如果什么都不想说,只是在座位上处理自己的事务也很自然,论坛正式开幕前一天,央视 的英语主持人田薇就已经在这儿待了一下午了,想来是准备此后的对话或者采访吧。
在线上,世经论坛建立了ToplinkEvents的Apps,主要内容就是这次“世纪经济论坛年新领*者年会”,希望从线上 得再现此次论坛。每一位参会者都有一个 的ID,通过此ID可以看到论坛的其他参与者的介绍,也可以发邮件联系,从而建立起一个广泛的参会者网络,在“新领*者”的名义下沟通交流。线下共同集中于大连达沃斯会场的面对面交流自然重要,而线上系统而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补充,比如对面交谈人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和思想理念,可以从在线网络便捷的获取,双方可以快速的找到在某些领域的契合点。此外,线上系统有对整个论坛数百场活动的内容、主题、场地、参与情况的详细介绍。由于各个场地的活动采取并联模式公共进行,往往在同一时间内有共同想参加的活动,像极了在学校的选课,线上系统的介绍成为最重要的考量依据,是不是最感兴趣的话题,主讲人或者对话人的背景是否有说服力,能不能这边听半场、那边听半场, 化的利用时间?达沃斯神奇的把与会者带回了大学时代。
归功于线上线下的共同努力,大连达沃斯论坛成功的营造出一个多元社会的氛围,在短短三天时间里,如果你愿意,尽可以去倾听不同领域专家或是领*者们的观点。涉及到宏观经济、地缘*治、经济发展、医疗健康、互联网、城镇化、科技创新等等等等。虽然受时间和场合所限,讨论者每个领域的交谈都是点到为止,甚至是有所收敛的,不过还是能够在简洁的讨论和讲演中,捕捉到思想的碰撞,隐隐的看到各个领域发展的前沿。
宏观经济
如果关心宏观经济,有李稻葵、朱民、*益平等一干中外经济学家,王波明这样的 财经媒体人,IMF副总裁张明等国际宏观组织,来自谈一谈“中国经济展望”、“全球经济展望”,讨论一下“中国是否能引领未来世界”、“中国消费阶层的全球影响”,如果觉得宏大议题在短时间的对话中难以深入,还有“中国金融改革的全球影响”、“全球贸易和包容性增长”这样聚焦而意义深远的讨论,更有“重构经济学,服务现实世界”、“用大数据重构经济学”、“发展金融科技,促进普惠金融”这样愿意主动走出象牙塔的尝试。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在关于中国经济的展望分论坛中,嘉宾们坐在中间的小舞台上,听众们围坐一周,镁光灯聚焦在小舞台上,观众区域的灯光暗淡下来,于是在经济学帝国主义的末期,明星经济学家们出场了。哥大国际关系学院校友王波明主持,清华苏世民学院的院长李道葵的舞台感明显比前IMF副总裁朱民更强,中石化原董事长傅成玉则从一个企业家的角度谈到那些尚未完成的市场化改革,虽然并没有深入讨论,整体基调是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抱有信心的。
“国字号”的未来中,央企、国有控股、美国国企、咨询机构的搭配恰到好处,一起讨论未来中国国有企业发展的趋势,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和贸易萎缩背景下,“国字号”企业如何转身?宝钢董事长、清华控股总裁、波士顿咨询的中华区总裁、通用电气中国副总裁从不同角度讨论从所有制和公司治理改革,煤炭、钢铁产生产能退出,技术创新的应用等广泛问题。
另一场讨论“聚焦中国:求贤若渴”则看得更为长远,社科院研究员郑真真就中国的劳动力供给和人口老领化问题进行讨论,此前她的研究认为中国人口将在年左右减少到10亿,曾引起各界广泛争论。目前,中国劳动力和退休人员的比例大约为5:1,到年,这一比例将下降到2:1以下,而人口年龄的中位数将由30岁上升为46岁,中国将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和劳动力减少的挑战?在生育*策的挑战之外,全社会的提前准备应对必不可少。
地缘战略
如果时时会忍不住做些地缘*治战略的思考,那么夏季达沃斯是个特别好的平台,亚太和北美的 学者们尽出,就世界的当下和未来开展广泛讨论,“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战”、“欧洲*治形势展望”、“未来的冲突形式”、“朝鲜半岛安全形势展望”、“一带一路:全球影响”、“亚洲战略新格局”、“中国安全议程”,设置的议程处处体现着对亚太发展趋势的北京民间偏方治疗白癜风北京白癜风治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