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MF洄游淡水鱼类地球生命力指数报告

治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http://m.39.net/pf/a_4618897.html
导读

GlobalRegisterofMigratorySpecies(GROMS)数据库评估了脊椎动物的迁徙状况,建立了一个包含种迁徙脊椎动物的文献参考数据库。其中,哺乳动物种(蝙蝠种、陆地哺乳动物43种、海豹37种、鲸鱼海豚86种)、鸟类种、爬行动物10种、鱼类种。(注:热带地区数据不完整)

迁徙/洄游物种数量

来源:GlobalRegisterofMigratorySpecies

最全面的洄游鱼类分类:淡海水兼性洄游型69种(amphidromous)、溯河洄游型种(anadromous)、降河洄游型65种(catadromous)、湖沼洄游型10种(limnodromous)、河湖间洄游型89种(potamodromous)、海洋间洄游型种(oceanodromous)。

来源:GlobalRegisterofMigratorySpecies

洄游淡水鱼类(即部分或全部使用淡水系统的鱼类)出现在世界各地,并在关键栖息地之间迁移,以完成其生命周期。与其他鱼类群体相比,它们受到各种不同大小的威胁,但全球丰度趋势、区域差异和模式驱动因素尚未得到全面描述。研究利用来自生命力数据库的大量信息,发现年至年间,热带和温带地区以及所有地区、所有洄游类别和所有种群数量都出现了广泛的下降。

在全球范围内,淡水洄游鱼类的数量平均下降了76%。欧洲(-93%)、拉丁美洲和加勒比(-84%)的平均降幅更为明显,北美(-28%)的降幅最小。欧洲和北美这两个温带地区的物种比例 (近50%)。

对于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大陆,数据严重不足,研究建议不要对这些地区的洄游淡水鱼类状况下定论。与在淡水和咸水之间洄游的鱼类相比,淡水洄游鱼类的平均降幅更大(-83%比-73%)。已知在洄游路线沿线各地受到威胁的种群数量平均下降了94%,而在种群层面上未受到威胁的鱼类种群数量平均水平上升了。栖息地退化、改变和丧失约占洄游鱼类威胁的一半,而过度捕捞约占三分之一。

受保护、受管制和被开发的种群比未受管理的种群减少得少,记录最频繁的行动与渔业法规有关,包括限制捕捞、禁渔区、休渔、减少副渔获物和放养(这些在北美和欧洲最为常见)。观测到的增加的记录原因大多是未知的或未描述的,特别是在热带地区。需要这些信息来形成一幅更完整的图景,以评估如何减少或扭转洄游淡水鱼数量的下降。研究发现证实,淡水洄游鱼类在整个活动范围内受到的威胁可能比之前记录的更大。自由流动的河流

在自由流动的河流中,自然水生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基本不受连通性和流量变化的影响并且允许河系内部和周边景观直接进行物质、物种和能量交换。自由流动的河流提供多种服务,包括文化、娱乐、生物多样性、渔业,以及向下游栖息地(包括洪泛区和三角洲)输送水和有机物质。自由流动的河流提供的连通性对许多洄游鱼类的生活史至关重要,这些鱼类依靠纵向和横向连通性进入完成其生命周期所需的栖息地。最近对全球河流连通性状况的一项全球评估发现,超过公里的河流中,只有37%的河流在全长范围内保持自由流动,23%的河流不间断地流入海洋。很长的自由流动的河流在很大程度上仅限于北极以及亚马逊和刚果盆地的偏远地区(图1)。在人口稠密的地区,只有极少数很长的河流保持自由流动,如伊洛瓦底江和萨尔温河。大坝和水库及其碎裂和流量调节的上下游传播是造成河流连通性丧失的主要原因。

介绍

洄游包括动物在关键栖息地之间进行的有规律的季节性洄游,以完成它们的生命周期。通常,这是在繁殖区和非繁殖区之间的移动。在鱼类中,它可以与其他类型的运动相区别,因为它发生在两个或更多完整分离的栖息地之间,有规律地发生(通常是季节性的),涉及种群的一大部分,并且是定向的,而不是随机的。世界各地都有洄游鱼类,一些物种洄游很远的距离,而另一些物种则在更局部的范围内进行洄游。数以千计的鱼类有在河流和海洋内部或海洋之间洄游的趋势,其中多个物种需要洄游才能生存。

有证据表明,淡水物种比陆地物种面临更大的风险。几乎三分之一的淡水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与其他鱼类群体相比,洄游鱼类受到的威胁更大。此外,巨型鱼类(在淡水或咸水生态系统中度过生命的关键时期并达到30千克的物种),如白鲟或湄公河巨型鲶鱼,特别容易受到威胁。

的问题之一是全球洄游路线阻塞和缺乏自由流动的河流。许多人工屏障,如堤坝、涵洞、人行横道和鱼梁,阻碍了洄游鱼类的活动,降低了它们完成其生命周期的能力。大坝和其他河流基础设施也会显著改变水流状况,影响下游泛滥平原栖息地的范围和连通性,以及洄游和活跃期过渡至关重要的关键信号的时间和大小。气候变化将继续加剧生境变化对淡水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增加额外的压力,如污染、热应激、调水、蓄水或入侵物种繁殖。此外,由于洄游通常是周期性的和可预测的,洄游鱼类很容易被搜寻。除了这些众所周知的威胁之外,还有许多新出现的对淡水生态系统及其养活的鱼类的威胁(例如微塑料污染、淡水盐碱化。了解了当前和预测的威胁,需要对洄游淡水鱼的现状和趋势进行全球概述,以评估各种变化对这一群体的影响和驱动因素,并检查各区域之间的趋势是否一致。生物多样性指标是在全球范围内全面概述洄游鱼类健康趋势的重要工具。各种衡量标准,如物种灭绝风险和丰富度,可以洞察到趋势背后的驱动力,并可用于对未来情景下的预测进行建模。迄今为止,首次利用洄游淡水鱼种群的丰度趋势进行的全球分析揭示了自年以来各物种的总体下降。然而,数据覆盖倾向于北美和欧洲的温带地区,因此,这一趋势尚未在世界所有地区之间保持一致。这份报告使用 的数据集更新了相同的全球分析,改进了在一般归类为热带地区监测的物种的代表性。研究使用了生命力指数(LPI)方法,这是一项衡量生物多样性的全球指标,用于跟踪实现生物多样性目标的进展情况。LPI跟踪大量脊椎动物物种数量的趋势同利用种群指数跟踪一组种群的价值一样。研究更仔细地研究了世界不同地区和进行不同洄游类型的物种之间的淡水洄游鱼类趋势有何不同,并探索了研究观察到模式可能的驱动因素。水坝

在过去60年中,用于灌溉、蓄水、水力发电、航行和防洪等多种目的的大坝数量急剧上升。据报道,全世界有座大型水坝,其中有数不清的小水坝。现在,在世界范围内,公里以上的大河中只有37%是自由流动的,而这些大多位于偏远地区。大坝往往对洄游鱼类产生重大影响,因为它们降低了连通性,改变了水流状况。在巴西巴拉那河上游,筑坝改变了河水状况,导致下游洪泛区缩小。洄游的条纹线鱼(ProchiodusLineatus)依赖洪水作为扩散到幼鱼生活1-2年的泻湖的一种机制。如果没有洪水,它们就无法完成生命周期中的这一阶段,数量已降至临界水平。但水流变化并不一定会导致所有洄游的淡水鱼数量减少。例如,一些有害的食肉物种受益于法属圭亚那新建大坝下附着藻类的爆炸性发展。

结果与讨论

数据集

研究从生命力数据库中提取了列入《全球洄游物种名录》的个鱼类物种的6个种群的各种信息,这些鱼类被归类为溯河洄游、降河洄游、淡海水兼性洄游、海水间洄游或河湖洄游,即它们在淡水中完成部分或全部洄游旅程。在本报告中,这些物种将被称为“淡水洄游鱼类”。这意味着自年上一次发布趋势信息以来,种群数量增加了个,物种增加了85个,即所包括的物种数量增加了52%(表1)。这些新种群的数据是从科学期刊、*府报告或未发表的报告中收集的。大多数新数据是在年一项未发表的分析之后添加的,该分析基于个物种的个种群。一些是由于包括了以前被排除在外的两栖鱼类,或者是对现有生命力数据库种群的GROMS类别进行了重新编码的结果。这些新种群中的大多数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时间序列,长度在2到20年之间,其中许多人开始填补非洲、澳大利亚和南美等地区的空白(表1,图1)。尽管如此,仍然存在许多巨大的数据差距,特别是在热带地区和亚洲大部分地区(图1,表2)。全球趋势受监测的个物种在年至年间的总体平均降幅为76%(图2)。这相当于平均每年下降3%。由于LPI描述了平均变化,这意味着尽管年这些被监测物种的种群数量与年相比平均减少了76%,但应该认识到,在同一时期,物种可能减少得更多,甚至增加得更多。总体而言,全球指数表明,监测到的洄游淡水鱼种群与淡水脊椎动物种群总体趋势相似,后者在大约同一时期平均下降了83%(世界自然基金会年)。考虑到洄游鱼类由于长途迁移和穿越不同的栖息地而面临的更多威胁,这可能令人惊讶。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淡水LPI还包括其他分类类群的信息,其中热带两栖动物表现出最急剧的下降,这是推动淡水趋势的原因。热带和温带生命力数据库根据Olsen等人定义的生物地理域将世界划分为温带和热带。。温带包括新北区和古北区(大致相当于北美、欧洲和中亚),热带包括世界其余地区。洄游淡水鱼在这两个区域的平均水平都有所下降,尽管它们在温带地区的表现略好(-79%比-82%;图5)。总体下降相当于温带人口平均每年变化3.4%,热带人口平均每年变化3.6%。温带趋势持续下降,短期波动很小(图5a;另见图6a和6b)。热带指数比温带指数包含更多的时间序列,但仍显示出高度的短期波动,如较宽的置信区间所示(图5b;另见图6c和6d)。热带指数的高变化是因为许多热带物种的时间序列非常短(平均为7.6年,而温带种群为13.8年)。时间序列越短,数据的周转量越大,即年至年间,许多时间序列在不同的时间进入和离开数据集。因此,在任何给定的时间,对热带指数做出贡献的物种都较少,这使得它更容易受到少数种群或一组物种趋势的影响。鲟鱼的生命力指数鲟科(鲟科)是生活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淡水水域的最古老的硬骨鱼家族之一。鲟鱼被认为是“巨型动物”物种,因为它们的生长速度很慢,因此往往会在生命的后期繁殖。由于这个原因,它们不能快速适应环境的变化,这使得它们特别容易受到威胁。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数据,25种鲟鱼中有21种受到威胁,其中16种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2种被列为濒危物种,3种被列为脆弱物种。鲟鱼物种面临的主要威胁是贸易和过度捕捞(捕捞它们是为了获取鱼卵)、栖息地丧失和退化,以及污染。由于鲟鱼是逆流的,即它们在上游产卵并在河流三角洲觅食,它们很容易受到河流流量的任何变化的影响,例如筑坝,这可能会阻塞它们到产卵和觅食地的洄游路线。洄游淡水鱼的LPI包含了25种鲟科中14种的丰富信息,可以计算出该群体的指数。总体而言,年至年间,受监测的鲟鱼数量平均下降了91%(图1)。绝大多数物种要么没有任何关于种群是否受到已知威胁的信息(47%),要么就有已知的威胁(53%),最常见的威胁记录是被搜捕(55%),其次是栖息地退化和变化(31%)。在数据集中,只有北美的三种鲟鱼总体上显示出积极的趋势。这可能是因为北美鲟鱼物种的大部分下降发生在20世纪早期,在年之前(LPI中考虑的最早年份),当时人们认为过度捕捞导致种群锐减。与历史价值相比,北美鲟鱼物种现在似乎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欧洲鳗鲡的生命力指数欧洲鳗鱼(AnguillaAnguilla)在其生命周期中的洄游是鳗鱼类中时间最长、最复杂的洄游之一。虽然鳗鱼生活史的大陆阶段研究相对较多,但我们对海洋阶段知之甚少。鳗鱼的洄游始于北大西洋的开阔水域,该物种从那里利用墨西哥湾流到达欧洲水域。在那里,鳗鱼会蜕变成所谓的“玻璃鳗鱼”(鳗鱼幼体阶段之前复杂生活史的中间阶段),然后向上游洄游到河流中,在那里它们需要5-20年的摄食和成熟时间。这一阶段的死亡率很高,由于鳗鱼受到娱乐和商业渔业、水电站和泵站的存在以及污染的威胁。幸存下来的个体将成为性成熟的个体,并开始公里的洄游,回到它们在马尾藻海的产卵地,成为所谓的“银鳗”。鳗鱼生命周期的复杂性使其特别容易受到人为威胁。欧洲鳗鱼被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度濒危物种,因为在过去45年中,该物种在其大部分分布区的种群增长数量下降了90%-95%。根据国际海洋勘探理事会(ICES)的数据,年欧洲水域招募玻璃鳗鱼的数量是北海-年水平的2.1%,欧洲其他地区为10.1%。年至年期间出现了 幅度的下降,但自那以来自然增长水平一直较低。但根据IUCN红色名录,其他鳗鱼物种的情况也不容乐观,16个物种中有6个受到威胁,4个濒临威胁,4个数据不足,只有2个最不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mana.com/dmfb/69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