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这三处文物列入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日前,惠州市人民*府公布了第七批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共计19处)。龙门县的瑶族穴居遗址、廖守问夫妇合葬墓和刘士骥故居列入了该批名单。据悉,龙门县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共有20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

第七批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共计19处)

瑶族穴居遗址

瑶族穴居遗址位于龙门县蓝田瑶族乡新星村杨坑洞口猪炮兜(土名)。目前为止在蓝田瑶族乡已发现余座洞穴,但大多已毁坍,仅存两座较为完整的蓝田瑶族生活穴居遗址(当地人称为“瑶洞”)。年3月,经广州市文管会和广州博物馆鉴定,蓝田瑶族穴居遗址为明代营造。两个瑶洞呈椭圆形,相距约5米,洞壁用*泥和草木灰混合浆涂抹,壁厚10厘米至20厘米,然后又用柴草烧焗。洞口高1米,最宽1.1米。底部中轴线深四米,中间面宽2.75米。后壁置有方形排气孔三个。3年7月15日,龙门县人民*府公布瑶族穴居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廖守问夫妇墓

廖守问夫妇墓位于龙门县沙迳镇下车村。墓坐西北向东南。平面呈椭圆形,长13.5米、宽12米,用红沙岩石、花岗岩石、青砖砌筑。砖面左上方有“廖宅坟砖”印章。墓地正中用花岗岩石刻砌成一座石屋,左右设八角柱、覆盆柱础,中间嵌一块墓碑,重檐屋顶,脊置鳌鱼。墓碑阴刻楷书,左书廖守问及其妻的生卒年月、下葬日期;中署“显考:将仕郎豫斋廖公、妣郑氏孺人之墓”;右记“大明万历二十八年庚子二月初十辰时及众立碑子孙的名字。碑额楷书阴刻“嘉旌义赈”石匾,由龙门知县王许之题。碑前设石祭台。

廖守问夫妇合葬墓

墓碑前面左右两边石基座中各嵌2块碑记,楷体阴刻,字体端正清秀。左一块碑文为明隆庆六年(年),增城胡庭兰撰写的贺书,记述了廖守问输粟助赈等情况;另一块为明万历四年(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由廖守问自制碑文。记述妻郑氏生平和修筑寿基的经过。右方的二块碑记:一碑的表层风化,字迹已脱落,无法辨别,另一块碑文较为清楚,是廖守问因修筑寿基有感双亲而作的诗。墓前砌筑石栏杆,平面成半圆形状。整座结构保存尚好。

刘士骥故居

见龙围,是晚清举人、两广学务处查学员刘士骥的故居。据悉,见龙围始建于清道光四年(年),属于“祠宅合一”的围屋建筑。祠堂门前的“举人”牌匾、晒谷坪石旗杆夹刻有“光绪十一年乙酉科 名拔贡刘士骥”字样,仿佛都在向人们诉说这里的辉煌历史。行走在见龙围中,似有一种穿梭时光之感。

刘士骥故居,地派见龙围。

刘士骥从小出生在见龙围,他20岁时以院试广州粤秀、越华书院,连擢 ,时人目为下山虎。光绪乙酉(年)科拔贡,癸巳(年)恩科举人,朝考一等,任国子监,后任知县。光绪二十八年(年),两广总督岑春萱,以刘留心学务,调任两广学务处查学员。光绪三十四年(年),刘奉命赴美洲发动华侨集资兴办广西实业。刘士骥成为了龙门 的教育家、实业家,“声价重龙门”,享誉整个岭南。

刘士骥

地派见龙围刘士骥故居,刘士骥在此度过年少时光。

8年,见龙围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来源:广东文化网、惠州日报、龙门县博物馆综合整理:龙门县融媒体中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mana.com/dmfb/65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