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地窨院守望原始穴居生活

“上山不见山,入村不见村,平地起炊烟,忽闻鸡犬声。”这首民谣描述的就是山西南部*土高原一带特有的民居形式——地窨院。厚重的*土地,在历史演变和人类选择的双重作用下,呈现出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种居住形式。它看起来很古老,却比我们所能想象到的古老更加古老。

地窨院是在*土地上挖掘出来的居住空间,又被称为“下沉式窑院”,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早期穴居时期。早在人类蒙昧的洪荒时代,伴随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地窨院的雏形就已经随着人类意识的启蒙而诞生了。它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程的见证者。在山西平陆县,时代的印记还未完全褪去,人们还可以看到这种流淌着原始血脉的民居形式。

平陆县地处山西最南端,过了茅津渡就到了河南境内。这里地形复杂,山垣沟滩皆有,具有鲜明的*土高原的地域风貌,历史给了它颇多沧桑,同时也赋予了它许多偏爱,诸如“假虞灭虢”“伯乐相马”“唇亡齿寒”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典故,都发生在这片土地上。在那些典故所发生的风起云涌的年代,地窨院就已经存在;多少年过去了,王侯霸业都变成了尘土,而地窨院仍旧存在。它比我们知道的任何故事都要久远,在人类风起云涌凋零绽放的文明史进程中,地窨院如同一个步伐坚定的苦行僧,一路从原始走到了现在。

地窨院有个别称,叫做“地下四合院”,不过仔细看这里的居式,跟北京的四合院还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所谓存在即合理,“平地挖坑,坑壁打窑”,对于缺乏木材石料、风大地寒的*土高原来说,没有比地窨院更好的居住形式了。20世纪前期,德国人鲁道夫斯基在《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一书中称赞这是“大胆的创作、洗练的手法、抽象的语言、严密的造型”。

这赞誉送给地窨院十分贴切,在浩瀚的*土地上,人们在平地上挖下一个巨型的四四方方的大坑,坑深达十米以上,在坑的四壁打上窑洞,人们居住其中,可以防风、防狼、防盗且冬暖夏凉。最为奇特的是,农民们在院里坡前栽种树木,地窨院被掩映在树木林荫之中,鸡犬之声相闻而不相见,人声嘈杂而影踪全无,成为山西村落景观中别具风情的一种类型。

但时代的脚步终究无法阻挡,千百年过去了,*土地依然保持着它的厚重与纯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却大步踏入了现代化。除了一些习惯了岁月静好的老人以外,年轻人已经不习惯住地窨院,另盖起了水泥砖瓦房,现在住地窨院的人已不足十分之一。

曾经为人类遮风避雨,伴随人类文明走过几十个漫长世纪的地窨院,如今能够给它带来尊严的,也只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荣誉了。在这片苍茫的*土高原上,地窨院正在逐渐淡出人类文明的视野,就像一个渐行渐远的老人,即将要结束自己守望者的命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mana.com/dmfb/63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