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男子在瓯江捞到一条庞然大物,官方劝其

4月26日傍晚,在瓯江捕捞的桥头白下村民陈权忠准备收完 一批刺网就回家,突然发现这一网特别沉,拉起来一看,发现网上缠着一条五六十斤重的大鱼,尖头歪尾,全身无鳞片,长1.5米多,和媒体报道的中华鲟非常像,马上小心地把鱼搬运到水池里暂养,并报告永嘉县渔*站。

经县渔*执法人员及水产技术人员初步鉴定,该鱼不是中华鲟,是杂交鲟。为慎重起见,又请省内鲟鱼养殖专家鉴别,也认定为杂交鲟,很可能是鲟鱼鳇鱼的杂交种。这是我县渔民首次在瓯江水域捕获杂交鲟,可能是养殖水域逃逸或市民放生所致。渔*执法人员表扬了渔民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和行为,并告诉渔民这是外来物种,不要放回自然水域。

如何辨别杂交鲟和中华鲟? 

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个体可达公斤,比其他鲟鱼的个体都大,俄罗斯鲟及杂交鲟为近年大量引进养殖的食用鲟,两者外形很相似。据专家介绍,区别杂交鲟和中华鲟,最主要的是看鲟鱼的吻部(即平常所指的头部及嘴巴),杂交鲟的嘴巴闭合时,呈一定的弧线状;中华鲟嘴巴闭合时,弧线不明显,嘴部呈一个浅写的“M”型。杂交鲟口裂大一些,中华鲟的口裂小一些;杂交鲟的头部比较尖且向上翘起,头部的腹面呈三角形且边缘比较平直,中华鲟的头部较为圆润,头部的腹面呈三角形的边缘稍有弧度;此外杂交鲟的背部隆起较明显,皮肤较为粗糙,中华鲟的背部隆起不明显,皮肤较光滑,杂交鲟尾鳍上下叶的差异程度比中华鲟更大。

以后有市民发现鲟鱼,可以从以上方面进行初步鉴别,并及时向渔业主管部门报告。中华鲟科研机构在部分人工放流的中华鲟上挂有标识牌,如误捕到中华鲟, 在尾柄部裹上毛巾,然后用柔软的绳索打结,绳索一头固定在木桩上,并能确保鲟鱼能在江河中小范围活动,这样的暂养方式对鱼的损伤最小,经当地渔业主管部门鉴定确认后,及时对伤口治疗处理,并放归安全的自然水域,如果是杂交鲟,则不宜放归自然水域。

中华鲟

中华鲟(学名:Acipensersinensis):体长平均 0厘米,最长达厘米,体重 达千克。体呈纺锤形,头尖吻长,口前有4条吻须,口位在腹面,有伸缩性,并能伸成筒状,体被覆五行大而硬的骨鳞,背面一行,体侧和腹侧各两行。鲟是一亿五千万年前中生代留下的稀有古代鱼类,它介于软骨与硬骨之间,骨骼的骨化程度普遍地减退,中轴为未骨化的弹性脊索,无椎体,随颅的软骨壳大部分不骨化。尾鳍为歪尾型,偶鳍具宽阔基部,背鳍与臀鳍相对。腹鳍位于背鳍前方,鳍及尾鳍的基部具棘状鳞,肠内具螺旋瓣,肛门和泄殖孔位于腹鳍基部附近,输卵管的开口与卵巢远离。

夏秋两季,生活在长江口外浅海域的中华鲟回游到长江,历经多公里的溯流博击,才回到金沙江一带产卵繁殖。产后待幼鱼长大到15厘米左右,又携带它们旅居外海。它们就这样世世代代在江河上游出生,在大海里生长。

中华鲟生命周期较长,最长寿命可达40龄。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具有很高的科研、药用和观赏价值。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和朝鲜。

来源/中国永嘉公务网作者/陈志俭 曾建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桥头外卖+团购平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mana.com/dmfb/61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