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一条能养全村的巨鱼,力大无穷鳞片如防

  亚马逊河流域,被誉为“地球之肺”。其流域之错综复杂、居高不下的年降雨量及独特的气候环境,造就了这里的物种多样丰富、且包罗万象。在很多电影或小说里,这里是一大群恐怖食人河怪的大本营,如凯门鳄、食人鱼、森蚺等等。

  而在亚马逊河支流附近的土著部落曾流传着一个传说,据说有个恶魔住在一种巨鱼体内,其身型比人还长,包裹着一层厚厚的鳞片,常以骨制的舌头压碎猎物。它经常跳出水面,撞沉渔民的独木舟,导致渔民落水失踪。

  当然,这只是一个经过艺术加工的传说。但事实上,亚马逊河里确实存在可撞翻撞沉独木舟的大鱼,它叫巨骨舌鱼。

  力大无穷,连凯门鳄都敢袭击的淡水鱼!

  巨骨舌鱼(学名:Arapaimagigas),又叫象鱼、海象鱼、巨巴西骨舌鱼,属于骨舌鱼目、巨骨舌鱼科、巨骨舌鱼属下的一种鱼类,原产地是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后来在上世纪末被引入东亚部分地区,如马来西亚等。科学研究发现,巨骨舌鱼出现在地球上的历史可追溯至白垩纪,存活至今至少超过1亿年,而且千万年来身体特征没有任何变化,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

  巨骨舌鱼是世界上体型 的淡水鱼类之一,其体长可达3米,最重达公斤。目前捕获到巨骨舌鱼 的记录是体长为9.5英尺(约为厘米)、体重为磅(约公斤)。外形上看,巨骨舌鱼的鱼身呈圆柱状,身体细长。在生长早期其体色呈现偏绿色,腹浅、背深,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鱼身的后半部分鳞片边缘会逐渐转成红色,故又被“鲁拉鼻克”,印第安语意思是“红色的鱼”。

  巨骨舌鱼是天生的掠食者,以各种鱼类为食,偶尔也捕食蛇、龟、青蛙、昆虫、鸟类及小鳄鱼。可以说什么动物都吃,只要它那张多骨组成的嘴能装得下。

  之所以叫巨骨舌鱼,主要是因为它拥有一根齿状骨头的舌头。它会用这根舌头顶住口腔上颚来压碎猎物。由于其头部骨骼由游离的板状骨组成,头部后面连着一片肌肉。可以想象一下,在退无可退的情况下,三四百斤的大鱼挣扎起来是多么的恐怖。根据当地原住民的目击描述,有时遇到成年凯门鳄,巨骨舌鱼一顿“翻江倒海”猛操作,凯门鳄也得主动退出战场(实际上,巨骨舌鱼遇到成年凯门鳄基本凶多吉少)。一句话概括,巨骨舌鱼没有十八般攻击武器,只有一身蛮力。

  《河中巨怪》的主持人杰里米韦德的胸口部位曾被一条巨骨舌鱼撞过一次,经过治疗后,他的胸口在一个半月后仍觉得痛。医生当时形容其伤势就像是车祸中汽车猛撞到柱子一样。

  天然的“防弹背心”,食人鱼咬不穿!

  纵观巨骨舌鱼的生存环境,邻居有凯门鳄、食人鱼、电鳗、巨水獭、森蚺......巨骨舌鱼能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除了一身蛮力外,还有天然的“防弹背心”——鳞片。这鳞片不仅能让巨骨舌鱼抵抗捕食者的袭击,而且不会妨碍其身体的柔韧性和运动能力。

  长期以来,动物间的*备竞赛从未停止。在这种竞赛中,掠食者开发了杀死猎物的种种手段(如锋利的牙齿、爪子、速度),其他被捕食动物也相应开发出防御装备,比如各种鱼类、恐龙和哺乳动物演化出的 ‘铠甲’。其中巨骨舌鱼的鳞甲的防御能力在整个动物界也是榜上有名,属于防御点加满那种。

  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团队对巨骨舌鱼如何在亚马逊河危险水域中安然长到如此巨大的体型感到好奇,于是他们获取了一块巨骨舌鱼的鳞片,开始测试其韧性。研究人员将食人鱼牙齿制成一个仪器,模仿食人鱼攻击的 威力咬入巨骨舌鱼的鳞片,结果牙齿才刺穿鳞片表面最外层就已开始崩裂,根本无法完全咬穿。

  在显微镜下观察,团队发现巨骨舌鱼鳞片最外面有一层“硬矿化”的外衣,里面则是一层较软、具有弹性的胶原纤维。这种结构意味着鳞片在被食人鱼咬入后会变形,但不会被撕裂,折断或刺穿。主要原因是内层弹性纤维分化牙齿带来的压力,使咬力无法集中在同一点。同时硬化外壳表面有细微皱摺,厚薄相间使得鳞片更具延展性,不容易崩裂,称得上名副其实的金钟罩、铁布衫了。

  团队认为巨骨舌鱼的鳞片为研究轻质坚韧材料提供一个方向,有助于制造新型的防弹衣及太空衣。据说以色列与美国科学家已合作研发出了整体强度(抗穿透力)比普通防弹衣提高40倍的仿生巨骨舌鱼硬鳞鱼皮。

  肉质好,捕一条巨骨舌鱼能养全村!

  巨骨舌鱼的肉质含有少量的脂肪,肉质基本呈紫红色,其味道猪肉中的里脊肉还要好上几倍,因此其下场可想而知。网上很多文章将巨骨舌鱼的濒危原因归于它的“傻”,说是巨骨舌鱼有强烈好奇心,看到有人出现就会游近,被人一棍打晕拖走。

  巨骨舌鱼真的有这么傻吗?其实不然。主要是因为它的鱼鳔特化,形成了接近肺部的功能,可直接呼吸空气,就算脱离水中也能生存一天之久,所以它们也倾向栖息在相对缺氧的静水水域中。这是一个优点,也是一个缺点。因为当地人摸清规律后,就会守候在它们经常浮出水面呼吸的地点,趁其出水呼吸一个大闷棍敲下去,顿时令巨骨舌鱼三*不见七魄,然后轻松拖走。

  在上世纪60年代前,巨骨舌鱼是当地土著部落的主要肉食来源,传说中捕一条就能养全村。不过后来亚马逊流域旅游大开发,让很多游客也尝到巨骨舌鱼的美味,于是遭到当地原住民的大量捕杀,野生数量急剧下降。直到上世纪90年代,巨骨舌鱼只剩0多条。据年设立的保护区数据,仅有的2个保护区内共剩下条巨骨舌鱼。而得益于近20年的保护,目前的巨骨舌鱼的数量恢复到19万条,保护区也从当时的2个,增加到现在的39个。

  结语:

  在世界上其他大型淡水鱼走向灭绝的时候,巨骨舌鱼竟然从濒临灭绝的状态逐渐恢复,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不过虽然摆脱了濒危的帽子,但它们也从河里被搬上了餐桌。加上近年来亚马逊雨林的过度开发及河流污染,其种群的未来估计得打上一个问号。

  其实任何一个物种消失,对人类都有直接影响,只是你现在还没感觉到。

  —END—

姑苏有鱼

您的每一分都是我前进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mana.com/dmfb/52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