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白头阿莱尼亚鱼雷

鱼雷是一种能在水中自航、自控和自导,在水中爆炸毁伤目标的水中兵器,它和鱼雷发(投)射、射击指挥、探测等装置构成鱼雷武器系统。鱼雷主要用于打击水面舰船和潜艇,发(投)射平台为水面舰艇、潜艇和飞机。鱼雷制导方式有程控、(声、尾流)自导、线导、复合制导。动力类型有电动力、热动力和火箭助飞等。

鱼雷问世以来,它的表现有目共睹。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鱼雷击沉运输船万吨、占被击沉运输船总吨位的89%;击沉大、中型舰艇艘,占被击沉舰艇总数的49%。第二次世界大战,鱼雷击沉运输船万吨,占被击沉运输船总吨位的68%;击沉大、中型舰艇艘,占被击沉舰艇总数的38.5%。后来的局部海战中,鱼雷也有不错的表现。

重巡洋舰"芝加哥"号

年7月1日,朝鲜人民*的鱼雷艇夜袭美国"芝加哥"号巡洋舰,命中3枚,使其沉没,美*还有一艘驱逐舰被击伤。

英国海*S48“征服者”是核潜艇 次在实战中成功地使用鱼雷

年5月2日15时57分,马岛战争,英国海*核潜艇S48“征服者”号齐射3枚毫米Mk8型鱼雷,其中2枚命中阿根廷海*“贝尔格拉诺将*”号轻型巡洋舰并将其送入海底,舰上名舰员丧生。

鱼雷强大的威力使其长盛不衰

鱼雷航行于水下,特别是可由潜艇从水下发射,隐蔽性远高于导弹。更重要的是,鱼雷在水下爆炸的威力远大于空气中,因为水的密度比空气大倍,而压缩性只有空气的1/,是爆炸的良好导体。炸药在水中爆炸瞬间,可形成几万个大气压和几千度的高温瓦斯,并以~米/秒的速度迅速膨胀,强大的冲击波能轻易击穿舰艇的水下部分。强大的威力,让世界各国对它青睐有加。

美国排水量在0吨左右的“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用鱼雷进行攻击。仅挨了一发就沉入了海底

鱼雷的前世今生

“鱼雷”这个术语在鱼雷本身问世之前很久就有了。它是与美国工程师罗伯特·福尔顿(-年)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罗伯特·福尔顿被认为是最早的轮船和潜艇的设计者之一。

据说,从他开始,被安放在船体下方的水雷被称作“鱼雷”,而“鱼雷”这个词在拉丁语里是“电鳐”的意思。俄国发明家伊万·亚历山德罗夫斯基年和英国人罗伯特·怀特海德一年后研制的最早的自航水雷也被称作“鱼雷”。

年,怀特黑德出生于英国波尔顿一个普通的工程师家庭,年从英国曼彻斯特机械学院工程系毕业后,前往法国土伦船厂工作,随后在意大利米兰担任工程顾问。他建立了一个钢铁厂,取名逢德里亚钢铁厂,这就是白头阿莱尼亚水下系统公司前身。

世界上最早的鱼雷——白头鱼雷

年,怀特黑德与刚从奥匈帝国海*退休的工程师卢皮斯研制出 鱼雷,在海面以下的设定深度上航行,炸药和 装在头部,可破坏*舰的水下部分。它的直径为毫米,长3.53米,重千克,装药15~18千克,航速6节,航程米,采用压缩空气发动机(历史上称为冷动力发动机)带动螺旋桨推进鱼雷。采用静水压阀门和惯性摆锤共同操纵横舵,即利用静水压设定鱼雷的航行深度,用惯性摆锤减少鱼雷在定深线附近的波动。

~年,怀特黑德的海上试验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炸药在水下的爆炸威力比在水面要大得多。这是人类史上的 条真正鱼雷。由于其外形很像鱼,特别是像那种专爱攻击水下大型动物的电鳗,而电鳗的拉丁名称是"Torpedinidae",所以人们便将这种新兵器命名为"Torpedo",鱼雷。至今已是多年。

鱼雷制造行业的始祖:意大利阿莱尼亚公司

众所周知,意大利在世界鱼雷市场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其 鱼雷生产厂家就是大名鼎鼎的白头阿莱尼亚水下系统公司(WASS)。它位于意大利西北海岸的里窝那,下辖3个鱼雷制造厂,是全球鱼雷制造先驱,生产从轻型到重型鱼雷,水面舰艇、潜艇反鱼雷装置,主动或被动舰载、直升机载声呐和水下监视装备,"白头"一度成为鱼雷的代名词。为了加强国际间的合作,该公司还通过控欧洲鱼雷公司(法国舰艇建造局和泰利斯公司联合组建的公司)股份高达50%,使其成为法意联合研制先进鱼雷最主要的平台。作为芬梅卡尼卡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白头阿莱尼亚水下系统公司风靡世界鱼雷市场余年。

现代鱼雷发明者怀特黑德于年创办的白头公司,它自一战后该公司就归属于意大利,至今依然是世界 的鱼雷制造企业,其产品被称为:白头鱼雷。

"白头"鱼雷:人类史上的 条真正鱼雷。由于怀特黑德英文whitedhead意为"白头",故得名"白头"鱼雷。

年,怀特黑德在阜姆士他俾劳勉图厂基础上重建了一个私人公司,正式取名白头鱼雷制造厂。后该厂转成股份制公司,更名为白头鱼雷股份有限公司。

由于早在年,怀特黑德就曾携带2枚鱼雷前往英国推销,并在年与英国签订在英国制造"白头"鱼雷的协议(英国鱼雷以此为原型开始发展),因此白头公司在成立后不久就被英国威格士有限公司和阿姆斯特朗-怀特沃斯公司收购。

年怀特黑德对"白头"鱼雷进行首次重要改进,采用奥地利人路德维格·奥布赖发明的方位角控制鱼雷陀螺仪技术:鱼雷轴的平衡环内置一个直径3英寸、重1.75磅的轮子(鱼雷发射前转速转/分,确保鱼雷发射后在一条直线上,但不影响鱼雷速度),减少鱼雷对平衡环的二次依赖.增加了鱼雷射程,达到码.比先前的码增加了6倍。但该型鱼雷 缺陷是发射初期轨迹倾斜。年怀特黑德又引进当时的 技术增强了"白头"鱼雷攻击方向的稳定性。

后来白头公司将鱼雷发明专利权出售给其它国家海*,"白头"鱼雷遂成为各国鱼雷发展公认的母型。不久,德国施沃尔茨-考普夫公司又研制出一种用磷青铜制作的"黑头"鱼雷(blackheadtorpedo),其原理与"白头"鱼雷基本相同,但各项指标有所改进,如直径缩小为毫米,长度增至4.57米,重量增至千克,装药量增至20千克,航速达22节,只是射程最初仅有米。

德国"黑头"鱼雷(blackheadtorpedo)

早期鱼雷主要由水面舰体携载发射,入水后按预先设定的航深和航向作直线航行,在有效射程内攻击水面舰船及其它水中目标,命中率取决于测定目标运动参数的准确度、鱼雷深度和航向控制的精确度。当时,海*战舰和特制的鱼雷艇普遍都装备一至数个鱼雷发射管,但两者的发射方式略有不同。战舰上的发射装置可以调整发射方向,鱼雷艇则因体积小,只能靠艇身的机动来调整发射方向。由于鱼雷只能自航数百米,作战时需冒险抵近攻击,故防护能力较弱的鱼雷艇一般是在大舰的掩护下发动突袭,或乘夜雾时单独进行偷袭。尽管当时鱼雷的航程有限,但威力极大,所以一问世便很快成为欧美各国海*的新宠。

一战时,白头鱼雷股份有限公司被奥匈帝国强占。一战后意大利获得了白头鱼雷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为该公司主人。到二战结束时,白头鱼雷股份有限公司已经生产了7个型号(MKI、II、III、lV、V、VI和VII型鱼雷)、2万余枚"白头"鱼雷,出口10多个国家。二战结束前,"白头"鱼雷(含各种改进型)大多是重型冷动力鱼雷(压缩空气鱼雷,亦称冷机鱼雷,后为热动力鱼雷替代),长7米,装药量~千克。鱼雷问世改变了世界海*作战样式,作战重心由水面转移到水下。

"白头"鱼雷在其诞生后的历次战争中均有出色的表现。年智利内战时,智利海*"林其海*上将"号鱼雷艇发射毫米口径"白头"鱼雷,击中码处的叛*"布兰克·英卡拉达"号*舰左舷,致其沉没,为智利海*平叛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年4月9日德国海*"布吕歇尔"号重型巡洋舰(年4月服役)被挪威海*2枚性能老化的"白头"鱼雷击沉,成为德挪海*交战中德海*的 损失。

白头鱼雷东山再起

由于二战后阜姆划归南斯拉夫,年白头鱼雷股份有限公司从阜姆迁至意大利里窝那,更名为白头阿莱尼亚水下系统公司,开始研制以电力驱动的轻型鱼雷和冲压喷水发动机鱼雷,但由于战后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自研不堪其负。此时通过仿制"白头"起步的美国鱼雷工业后来居上,白头公司沉寂起来。

20世纪50年代初,白头公司向美国购买MK44型鱼雷,并获许可证生产。年,白头公司以MK44为原型研制出"白头"21鱼雷,年开始生产,航速27节,航程米,重1千克,制导方式采用线导加音响制导。潜艇发射时,启用线导模式向目标靠近,随后用音响制导攻击目标。

70年代,白头公司和法国泰利斯水下系统公司在MK44鱼雷的基础上,联合研制出A轻型鱼雷,白头公司再次引人注目。该鱼雷长2.75米,直径毫米,巡航速度30节, 航速39节, 作战深度米, 航程13.5千米, 重量千克,具有抗干扰能力、延长报警时间、射程远、发射后不管等特点,适应濒海地区的作战需求,可装备核潜艇、常规潜艇、水面舰艇、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 改型为A/S-3。

A/S-3

白头阿莱尼亚水下系统公司总共生产了枚A鱼雷,装备该型鱼雷的国家包括意大利、韩国("蓝些"鱼雷就是A韩国版)、印度、孟加拉国、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阿根廷、哥伦比亚、尼日利亚、瑞典、阿联酋和委内瑞拉等。当意大利ATR72反潜巡逻机、马拉西亚"超山猫"MK直升机、新加坡海*"威武"级隐身护卫舰和"无畏"级巡逻艇等携带该型鱼雷,执行近海反潜任务时,才可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誉满全球。

此外.白头公司80年代末生产了A超轻型鱼雷、90年代初生产了A轻型鱼雷,还制造出C-型鱼雷对抗系统(专门装备水面舰艇)和C-型鱼雷对抗系统(专门装备潜艇)。

随着21世纪到来,欧洲防务公司进一步整合,提升整体防务产品的研发能力,冠以欧洲之名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欧洲战斗机公司、欧洲直升机公司、欧洲运输机公司和欧洲鱼雷公司等。其中欧洲鱼雷公司就是法意水下防务系统合作平台,白头阿莱尼亚水下系统公司利用其控股的欧洲鱼雷公司与法国舰艇建造局和法国泰利斯公司联合研制新型鱼雷,包括 的MU90"冲击"轻型反潜鱼雷和"黑鲨"重型鱼雷。

7年11月30日,法国舰艇建造局和泰利斯公司、意大利芬梅卡尼卡公司(白头阿莱尼亚水下系统公司母公司)在尼斯宣布将整合两国水下武器系统公司,组建三个合资企业,其中鱼雷合资企业负责鱼雷系统(重型、轻型鱼雷和鱼雷对抗系统)设计研制、市场开拓和项目管理;鱼雷制造合资企业负责鱼雷测试和制造;声呐合资企业负责声呐设计、制造。

法意两国将在欧洲鱼雷公司基础上进一步组建战略联盟,打造一个全球水下系统公司,8年底之前组建完毕.将大大强化法意防务工业合作和提升鱼雷竞争力。

现代鱼雷今天的鱼雷

现代鱼雷,为完成不同的作战使命,一般按轻、重两个系列发展,同时还发展了以轻型鱼雷为战斗部的火箭助飞鱼雷。

重型鱼雷

重型鱼雷的直径一般为毫米或更大,也称为大型鱼雷,可由潜艇或水面舰艇携带,用于攻击水面舰艇或潜艇。特点是航程远、速度快、爆炸威力大、用途广泛。主要产品有:MK48系列(美)、A、"黑鳖"(意)、"旗鱼"(英)、DM2A3(德)、0型(瑞典)等。俄罗斯的重型鱼雷型号较多,且性能先进,如:53-65、TEST-71、UGST等,尤其是毫米(65-73、65-76)超重型鱼雷,装药量达到千克,更是大型水面舰艇的克星。

美国MK48重型鱼雷

作为超级大国,美国的*事装备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世界*事装备发展的风向标。在水中兵器领域,以Mk-48为代表的美国重型鱼雷一直是各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mana.com/dmfb/48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