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西语专业学生和国外西语留学生,谁的西

国内西语专业学生和在西班牙读本科的留学生,到底谁的西语好呢?一看上去这就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更有意思的是,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留学生都说是国内专业学生的西语好,而专业西语学生都说是留学生的西语好。这么一对比,那就更有意思了。因为还有俩群体互相觉得对方的西语不好:留学生觉得当地华人的西语连个合同都看不懂,当地华人觉得留学生学了这么久居然说话磕磕巴巴。

再说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讲两个亲身经历的故事吧。

我曾经有两个关系非常好的朋友,她们都来自咱们国家最 的外语类大学,然后他们大三出去交流了,不是去语言班交流,而是跟着去系里直接上课,这时候她们就发现自己的水平超级吃紧,去听了几节语言系的课,吓得跑回来再也没敢选,只能选点其他文科院系简单一点的课,但是哪怕这样,仍然是上课处于迷离状态,所以免不得要去问问班上已经上到大三的留学生他们问题,这些留学生呢,是认真给他们回答了,但是有时候语气里面也有点“你们学校的学生怎么这么都没听懂”的小小惊讶,甚至有的留学生还对她们俩说,这个多简单呀!于是搞得两位天之骄子的心灵上面受到了打击,觉得是留学生看不起她们。我对她们说,两年前,你们比他们多两百多分,现在你听不懂,别人听得懂,他们说什么你也得受着, 仔细想想过去两年到底都干什么了。

我是打心底里佩服留学生的,能毕业的留学生,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那都是经历过无数个绝望的夜晚,尤其是明天要考试,你还有8个tema没搞明白,一晚上根本就不足以让你过科,你还要努力去挑选两个tema去复习的那种绝望和悲凉。可以说,能毕业的学生,无不是身上背负荣耀与耻辱,神经锻炼的如钢铁一般。

另外一个故事就是,我刚下飞机,当时刚好一老板来找我,请我吃饭,老板要举家移民,拿出来一堆官方的合同和公正文件给我看,我就给他讲了一下大体意思。老板对我说,他找了一个在西班牙读了四年本科的人,那个人居然完全看不懂,老板说他怀疑那个人是个文盲,毕业证是买来的。我告诉老板,其实在西班牙这四年,留学生最欠缺的就是完整系统的时态和句法学习,面对这种超级长难句,的确是有时候连主语都找不出来,这也是没办法的。

这两个故事,其实已经揭示了留学生和国内西语专业学生各自 的短板。

对于留学生来说,他们 的问题就是从来就没有机会去进行一个系统而正常的语言学习,他们很多人也希望能够好好学西语,但是中介从来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很多留学生的语言学习之路是这样的:在国内上了半年语言班,老师讲的虽然没有那么上心但是也算可以,但是问题在于讲的太快,一直在不停的赶进度,用的新版的现代西班牙语,还半年讲完了一册多,学生们一路疲于奔命, 学的语法是一团浆糊。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就一定要以这样的速度去教西语,比本科生还要快一倍。

去了国外开始读语言班,很可惜的是你会发现这里的老师教学似乎不适合你。我们中国人需要的是知道中文和西语的很多不同的语法现象,而老外在教西欧其他国家学生的时候都没有这个苦恼,因为他们也有什么过去未完成时这种东西,直接照搬理解就行了。老师就一遍一遍的讲,一个语法点,能讲几个周, 语言学校读完了,发现上的内容还没有在国内讲的语法多,而你不大明白的语法点,老师虽然一次一次的porejemplo但是你还是云里雾里。于是你就带着一团浆糊继续去上本科了。

上本科 的矛盾,就在于有限的时间是分给学西语还是分给先糊弄作业交上去好过科之间的矛盾,基本上大家都是疲于奔命的应付作业和考试,真的没有时间去真正好好学习西语,阅读是强逼着去慢慢猜着搞懂的,写作的东西是慢慢照着葫芦画瓢的,就这样,很多人哪怕 毕业了,西语还是难以读懂有复杂时态的文章,大多数留学生都不会使用太多的时态,也不会用很多的长句。

而国内西语学生的 问题在哪呢?

大家觉得是没有练习听说的环境吗,我前面的文章都已经说过了,现在的听力资料是应有尽有,你如果真的想听,app上面的资源根本用不完。至于口语,完全可以自己练出来,比如我就是用排练各种剧本台词的办法来训练出来的。而且不开玩笑的说,你就算靠不停的背诵也可以练出来。

国内学生 的问题在于,没法保证一个学习的强度,没有人逼你学。而国外的留学生,虽然没有人好好教他们西语,但是形势逼着他们只能天天靠自己瞎学。

可以说每天学半小时,学一年,还不如每天两小时学三个月。强度大才可以出成果,强度大你能触类旁通,可以听说读写一起提高。很多同学说,自己学了三年西语,但是你自己想想,这三年来你总共背了多少课文,认真听了总计多少小时的听力,认真写了多少字的作文,算一算这三个数据,你会发现少得可怜。你天天应付公事的看泛读书报刊书,是不是就是囫囵吞枣考完了就忘光。四个月的下半学期学的东西,还不够你两个月暑假忘的。然后九月回来你要先把之前学的找回来,一来二去,你到底有效摄入了多少内容。

这些日子我经常去我母校山东师范大学的外院散步,会发现他们晚上有检查背课文的,我就发现有的同学,背课文的速度,突破了我的认知,我以为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往外蹦就已经很可以了,人家是一个音节一个音节的往外蹦。我真的很想对这样的同学说,你还是别学了,你大一就这样,大四毕业了也是找不到工作的,现在西语就业也不咋地,你早点另做打算吧。

我八年前教书那会儿,就是大专学生也没有背成这个样子的,一个都没有,而作为从山东高考当中杀出来的你,怎么好意思背成这样?

现在很多的一本院校的学生,学的越来越差,有的学校的老师告诉我,今年外教给他们几乎全班同学都挂科了。有的学校的老师告诉我,班上所有的男生大一就全都不及格。而我看到的是,我们山东很多一本的学生,都是至少五六百分进来的, 考DELEB2的通过率,远不如很多四百多分就可以进的三本院校。

以前我们上大学 节课,我们在谈自己的大学展望,我还记得我的同学们都在说以后想考北外的研究生,想去国企,想去考外交部,而现在的学生都在说,我要好好利用大学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什么社团,摄影,音乐,就是没有说西语咋办。以前的学生下课后还会好好学习,现在对于一个好学生的要求,只能是上课好好听就行了,你不能要求太多了。以前西语是我们的全部,现在西语只是一个专业而已。

很多人为嘛以为我是八零后,其实我也是九零后,我说的事情,其实都没有过去多久,但是就在短短的几年内,好像一切都变了。

为什么有的大学本身不太好,但是学生学的却不差呢?因为老师很严格很负责。很多好的大学,老师反而都是放养。可惜的是,现在认真负责比你写作业比你背课文不给你轻易过科的老师,不受待见。真的会有人会觉得那个把全班几乎都挂了的外教是维持了自己认为的标准吗?真的有人会觉得她这么做是为了大家好吗?我觉得她应该早就被学生骂死了。

现在西语专业的期末考试,到底还有多少意义?我一直觉得,考试应该是首先确定你大四结束应该达到一个能够用西语工作的目标,然后对应这个目标,大一应该到什么水平,大二应该到什么水平,去分配下去,然后决定考试的难度。

我们现在不是按照你学习了这一年之后,应该达到什么水平去安排期末考试,而是按照班上大多数同学的平均水平去决定考试难度,这样的结果就是永远你也不知道自己距离应该的指标有多远,因为大家都拿到了高分,皆大欢喜,觉得自己这一年学的可拼命了可努力了,真的是努力没有白费呢,殊不知你离真正这一年应该达到的水平差了十万八千里。因为做硕士申请,我总是在看大家的成绩单,大家的成绩单永远都很好看,平均分低的学校是很少的,但是真实的水平呢?

我们现在的专四和专八难度其实也都在下降,但是我们的过级率有多少提高?如果按照七八年前的专四和专八的难度去考试,现在能有几个人过?

很多我申请完了送去西班牙读书的硕士生,都跟我说课业太繁重了,作业太多了,是的,也许老师讲的这俩小时的内容,多达上万词,就相当于你一学年视听说课程的听力量,老师布置的一个阅读是20页,你一本现西也没有这么多字儿,老师让你写一个词的resumen,而你之前除了东拼西凑的论文之外,只写过词以内的小作文。

于是你就从游乐场模式,来到了荒野求生模式,不死才怪呢。

而这种听力,阅读和写作业的强度,留学生们从开始上大一的 天就在面临着。

很多人坚持不下去,放弃了,我觉得没有什么要责备他们的,因为可能他们的学习能力本身就有限,真的是读不出。但是还有更多的人坚持了下来,多少国内西语专业的学生去读硕士,告诉我这论文太难了我看不懂,其实他只看了两个小时,我想告诉他,有的留学生为了一篇论文,会查整整一天单词,会整整看十个小时。

你看了两个小时,你好意思说自己没看懂吗?

那么到底现在,留学生和国内西语学生的西语谁更好?今天我们不讨论大学霸,学霸在任何环境,任何学校,任何师资条件下都会自己想办法把西语学好的,国内有一天读上万词新闻,听几小时听力的人,国外也有一天从上课到晚上整理笔记,一天一根笔芯的留学生!今天我们讨论的不是他们。

国内西语学生,有人教,但是没人逼他。国外的留学生,没人好好教过他们西语,但是所有的老师都在逼他。国内的专业学生经过了系统的训练,但是强度不够,国外的留学生可以说是赶鸭子上架,但是却被超级大的强度折磨。

从足球来看,中国国足应该是属于训练系统但是强度不够的,朝鲜应该是属于训练水平不行,但是强度超级大的, 结果呢?好像是朝鲜男足比中国强一些。

除去大神,也除去天天打游戏完全不学习的留学生,那么学习并且毕业的留学生和在国内毕业的西语专业学生,到底谁的水平高一些呢?我今天也就不说什么各有优势了,实际上是:都不咋地,但是留学生的水平高一些。原因是,国内西语学生因为有系统的语法和句法学习,其实在写作和阅读上,理应占据优势,但是写作的练习的太少了太少了,国外留学生虽然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写的句子哪里对哪里错,但是他们写了整整四年啊。如果说西语专业学生一直保持着阅读量和长期的写作练习,那么阅读和写作估计要完爆留学生,而实际上这两块,大家还是半斤八两。

但是在听力上,留学生把国内学生秒成渣,所以综合评定,留学生小胜。

这一结论,在硕士课堂上,也基本上是成立的。

十几年前的西班牙语贴吧上面,有一种学院派和草根派的争论。那时候开西语的院校还少,西语还是很稀缺的,学院派是被大家羡慕的,学院派也是有自豪感和优越感的。现在的话,我们的确不应该还带着什么优越感,但是还是要有学院派的尊严吧。不妨想想,大学四年,怎么样才能对得起“西语专业学生”这里面的“专业”两个字吧。

,广告时间,年硕士申请马上开始,请加咨询!别加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mana.com/dmfb/48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