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韩愈
这句要求我们背诵的话翻译过来,大意就是:能够传道、授业、解惑的,不论贫穷或富有,不论年长或年幼,不论是人还是其他生物,都是我们的老师。
在教师节来临之前,我们来认识几位不是人类的老师,并复习一下那些年老师们教会我们的道理。
必考知识点一
袋鼠●蹲踞式
还记得体育老师怎么教你短跑的吗?“蹲下、提臀、腿用力一蹬冲出去。”
田径比赛中起跑有站立式和蹲踞式,后者就是我们在学校考50米时蹲下、提臀、腿用力一蹬就冲出去的那套动作。
这种体位的创始人是澳大利亚短跑运动员舍里尔,年,他在观察黑尾沙袋鼠奔跑时发现,它们在起跑前会先弯曲身体,腹部几乎贴着地面,然后靠其强有力的后腿一蹬,便高速奔跑起来。舍里尔根据袋鼠起跑发明了蹲踞式起跑,短跑成绩咻咻咻地飙升。
年,美国运动员伯克也在比赛解锁了这项技能,夺得金牌。此后,蹲踞式起跑技术成为主流,改变了现代短跑运动。
必考知识点二
鲨鱼●泳衣
小时候,上游泳课,体育老师一定要让你穿上泳衣,你想过为什么要穿呢?
长隆君的体育老师就曾经告诉过我,泳衣能提高游泳效率,特别是仿生泳衣,那更是黑科技。
年,悉尼奥运会上有一款服装突然成为当时最前卫、最fashion的,那就是鲨鱼皮泳装。
这种模仿鲨鱼皮肤特性制作的泳装,表面有细微的粗糙齿状突起,可以有效地引导水流,并收紧身体,避免皮肤和肌肉的颤动,加快游泳的速度。那一届的游泳 多半是穿鲨鱼皮泳衣的。
必考知识点三
鱼鳔●潜水艇
上过物理课的小伙伴应该都对浮力有印象,现代潜艇的上浮和下沉就应用了浮力。
最开始的潜水艇潜水时靠的是绑大石头,要浮上来就解开大石头,这么煞笔的方式,在战争中一点都没有杀伤力。
在一次又一次的挫败后,人类终于开窍了,学会通过屯水和吐水的方式,达到潜浮效果,这种先进的潜浮是模仿鱼鳔的运作模式,但鱼鳔更巧妙,是通过充气体积变大,浮力增大而上升,排气体积变小,浮力减小而下潜。
必考知识点四
电鱼●伏特电池
初中的时候,物理老师讲解电的知识,必定提及伏特这个电压单位,但是,你应该知道他是一个人。
在物理课本有一位出镜率很高的科学家,叫作伏特。伏特的成就多亏了一类鱼,它们是自然界的皮卡丘,有产生电的功能,被统称为“电鱼”。放电能力较强的是电鳐、电鲶和电鳗。
电鱼体内有一个特殊的发电器官,由许多半透明的盘形细胞构成,这些盘形细胞被称为“电板”,单个电板产生的电压很微弱,但一定数量的电板组合起来,产生的电压将会很大。
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以电鱼发电器官为模型,设计出世界上 个伏打电池。如果人类能够进一步从电鱼发电器官获得启示,还有机会改善船只和潜水艇等水中作业器械的动力问题。
必考知识点五
水母●风暴预测仪
地理老师说,预测风暴需要非常精密的设备,而风暴预测器的灵感是来源于水母......
在茫茫大海中,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则,古老、弱小的水母漂浮在海洋里,看似一阵风就能吹跑,但它们有着独特的求生技能。
海面上风暴席卷时,空气和波浪摩擦会产生一种声音,这种声音的频率属于次声波,人耳接收不到,但水母可以。水母耳朵长着听石,当风暴来临前的次声波冲击听石,水母就会躲到海面下避风头。
后来,科学家模仿水母耳朵的结构,设计出水母风暴预测仪,将这种仪器装在船只的前甲板上,可以预测风暴前进的方向,并提前15小时对做出预报,有了这种仪器,航海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人类从动物身上学到的技能还有很多,这些来自大自然的智慧让我们的技术蹭蹭蹭地更新换代,快速发展。在此,谢谢各位老师,预祝大家教师节快乐。
赞赏